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六五环境日主题“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及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南沙区检察院牵头举办“益”起守护 美丽湾区系列主题活动,携手前海、东莞二区院、中山一区院、新会、台山、横琴共七地检察机关联合会签《大湾区环珠江口红树林湿地物种保护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以下简称《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在红树林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工作中的协作配合,以高质效公益诉讼检察履职服务保障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广州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佘斌娜、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廖俊宇、七地检察机关分管院领导、广东省环境保护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秘书长陈彦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黄洪辉博士、广州市海洋双碳研究会执行会长汤德福、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小毅、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肖斯锐、区人大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出席本次活动。
风翻白浪花千片,
雁点青天字一行
近年来,南沙区检察院全面深化“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模式,积极推行增殖放流、碳汇补偿等多元修复机制。自2019年开始,每年6月举行增殖放流活动,累计增殖放流鱼苗超过85.3万尾,推动南沙水生动物资源保护、保持水生生物多种性,改善南沙天然水域生态环境。
本次增殖放流普法活动采取双会场模式,运用远程传输技术将十九涌南沙渔政码头现场画面同步至主会场,随着主会场一声令下,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违法行为人在南沙区检察院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亲手将3.5万余尾鱼苗放归伶仃洋,修复受损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南沙区农业农村局、南沙区法院等多个单位均派员到现场见证。
披绿哨兵心系海,
滩涂红树见精神
湾区互通,益心相连,七地一衣带水,相似的水文气候条件孕育了环珠江出海口珍贵的红树林湿地。在增殖放流启动仪式结束后,七个检察机关代表联合签署《大湾区环珠江口红树林湿地物种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
《协作机制》规定,七地检察机关要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协作配合,建立案件协作、信息共享、理论研究、资源共享、联席会议等机制。积极探索保护红树林湿地公益诉讼工作的措施和办法,注重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原生态和整体性保护,加强陆海统筹、系统治理监督,探索红树林碳汇开发和交易,推进红树林湿地公益诉讼保护高质量发展。
《协作机制》的正式签署为检察机关全面、深入、高效服务保障绿美广东建设,筑牢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奠定制度基础。七地检察机关将以此次会签为契机,主动融入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发挥公益诉讼职能,以检察笔触助力绘就美丽湾区新画卷。
碧海蓝天皆风景,
山海相依绿意浓
联签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嘉宾围绕红树林湿地保护主题开展座谈,七地检察机关代表面对面畅谈红树林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办案经验和方法,与会专家、“益心为公”志愿者也纷纷围绕红树林湿地保护、外来有害物种侵害红树林治理及红树林碳汇补偿等问题建言献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这片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下一步,七地检察机关将依托《大湾区环珠江口红树林湿地物种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立足法律监督职能,进一步强化红树林湿地保护及海洋公益诉讼工作协作,依法能动履职,携手推进珠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守护湾区绿水青山、碧海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