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环境技术 | 公益咨询 | 环境法律 |
  • GDEM.ORG.CN

为您服务:我要咨询环保、生态法律、技术与案件问题:[留言] [在线]

[环境杂志] 袁征:淡泊名利的谦谦长者

2022-10-24 0 江镕环境杂志

他位高权重、政绩显著,但看起来却谦和低调、平易近人,更可贵的是,在许多人为了名利费尽心思时,他却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用-种特别的感人力量书写着环保人的品格。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毕业;历任韶关市城市建设局技术员;广东省测绘局测绘大队队长;广东省测绘局局长、党组书记;广东省国土厅副厅长、厅长、党组书记;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厅)局长、党组书记,兼任广东省核管办主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巡视五组组长,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广东省环境保护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环境保护志愿者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看到这样的一份履历,恐怕每个人的眼前出现的都可能是一个 位高权重的官员形象,严肃中透着威严,接触时带着距离。的确,一路走来,他已在政府部门工作了40几年,38岁任副厅长,45岁任正厅长,任职经历也可谓是浓墨重彩、政绩显著。但在年逾花甲已是退休之年,大家都觉得他完全可以功成身退、安享晚年的时候,他却毅然担负起带领一个公益组织开展工作的重任,不辞辛苦,不计回报,在这条布满困难也充满感动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他就是现任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常务理事长兼副秘书长的袁征,一位谈泊名利、 谦和平易的长者。


百余万Vs零收入


离开省环保局(厅)在省人大环资委任职期间,袁征就受到过几家知名企业的邀请,一家大型房地产公司更是开出了年薪百余万的高价,希望能够聘请袁征担任该公司的高管;而另一方面,广东省环保局退休的副局长吴博任写信给袁征,希望他能够把老同志们筹备多年却未能组建起来的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的愿望真正实现。广东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陈坚在受邀担任基金会理事长时,也开出“条件”要求袁征一定要过来担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他才同意”来此任职。


省环保局1996年时就已经向省政府申请成立基金会,并得到省政府的批准,着手筹备。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正式建成。而从当时全省情况来看,属环境保护的民间组织和基金会寥寥无几。时至2003年, 广东省环境保护基金会才正式成立、但资金规模很小、任务繁重、事务纷杂,面临着较多的困难。


所以,一边是优厚的待遇,舒适的位置 ;一边是没有报酬的义务服务,困难重重的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似乎是很容易做出抉择的选项,大部分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而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是,袁征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他说:“在我一生所从事的工作中,和资源、环境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省环保局(厅)和人大环资委工作了8年之后,我总觉得环境保护的责任怎么也放不下来。即使是退休之后,一看到报纸上、电视上关于污染事故的报道,我都会感到揪心。所以一接到基金会的邀请,我就同意了,就是当义工,也乐意为环保再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别让慈善沦为“圈钱工具”


袁征来到基金会任职,已经是2008年的九月,也就是环保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届中改选的时候。新的理事会上任伊始,第一件事就是总结近年的工作,明确宗旨,理清思路,确立了以募集社会资金、开展公益活动为主导的工作格局。


显然,这种工作格局与袁征所长期工作的行政部门迥然不同,当我们一再追问能否适应时,他很坦然地而又轻松地回答说:“转换一下 角色吧!”


从政府部门到社会团体,从行政命令到社会发动,从财政经费到募集资金,对于袁征来说,这些都是质的转变。虽然站在个人的角度,对这位热心环保事业、无怨无悔奉献的老人而言,这种转变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不适,但是从全社会普遍来看,目前各种社会资金的募集方式,却让他感到有些忧心忡忡。


袁征说,基金会的主要职能就是募集社会资金,开展公益活动,目的就是动员公众参与,在全社会倡导生态文明。而这种募资本身应该是自发、自愿、自觉的,但现在全国很多类似慈善和扶贫之类的组织却走上了行政化的道路。甚至依靠行政权力、下达指标,强行募资。这样做,无异于在民间圈钱。说到这里,袁征还专门拿出了一个本子 ,把摘抄一位领导的讲话读给我们听:“一些地方政府用行政手段来刮慈善风.....这是对慈善事业的破坏。


袁征认为,动用行政权力下指标募集社会资金,超越了政府的权力范围。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很多企业的感觉是” 被慈善"了一番。因此,基金会绝对不可以沦为政府圈钱的工具。在谈到基金会的管理体制时,袁征说:现有的基金会和民间组织,都受到主管部门和注册单位的“双重管制”,而这种体制对民间组织的发展将带来很大制约,需要改革。真正能促进民间组织良性发展的方式必须是依靠诚信和公信度,依靠自身的社会形象和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能力,而决不是依靠行政权力或走“行政化"的道路。


“同在蓝天下,共到红树林”


虽然目前一些基金会资金,募集的状况不容乐观,但几年来,在袁征的带领下,基金会的环保公益活动却开展得如火如荼,特别是“同在蓝天下,共建红树林”活动,不但在国内深受好评,在国际上也获得了良好声誉。


作为对2006年开始实施的 《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的一项贯彻活动,2008年11月4日,“同在蓝天下,共建红树林”大型环保公益活动组委会在湛江市雷州附城镇韶山村海滩涂举行了红树林造林项目启动仪式。在湿地保护国际公约《拉姆塞尔公约》中,广东省内仅有的3块红树林湿地就包括湛江,其他两块则是惠东和海丰,因此此次活动也与国际湿地组织的《亚洲青少年湿地周活动》结合举办,吸引到了日、韩、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共300多位青少年学生和相关人士的广泛参与。


在活动中湛江市民和红树林学校的青少年学生的广泛参与和大力配合,给所有与会的其他国家代表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受到了国际湿地组织的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在世界各国举办的历次活动中,此次活动的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效果最好,取得了良好的国际反响。


而当地居民的热心参与和积极行动更是令到场嘉宾们唏嘘不已——每次洪水退潮之后, 群众和学生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海滩,清理各种垃圾,他们唯恐红树林受垃圾的缠绕,影响树木生长。长期下来,环保的理念已经深深扎根在他们心中,这正是基金会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现在,人工种植和保护红树林活动已经发展到广东省内的很多地方,珠海、新会、台山……而这一活动的最终目标始终定格在实现万亩红树林的人工种植和公众的普遍参与。


一人捐献一元钱


说起红树林活动的圆满成功,袁征也很欣慰,他认为,如果想把公益事业做好,肯定离不开公众参与,而基金会的目的和宗旨也是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动公众参与。这些公众就包括大量的志愿者和普通的社会群体。


基金会工作开展以来,每项公益活动都吸引了大批志愿者积极参与,这些志愿者大多来自高校,他们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怀有很大的热情和憧憬,也有做好工作的信念和决心,他们是环保志愿服务的生力军,也是环保公益事业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因此基金会与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协商,并报业务行政主管部门]省环境保护厅同意,特别成立了省环保志愿者指导委员会,作为行业内的志愿者的指导组织,依靠环保社团的力量对志愿者进行指导和管理,以此整合志愿服务资源,推动环保志愿服务的蓬勃开展。


为了让志愿者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公众、走进社区,基金会每年会为志愿者提供活动经费,还将每年的“六●五”世界环境日之前的一周设为广东省环保志愿者行动周。为了更好地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机制,今年基金会还准备设立志愿者实名登记制度和退出制度,以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基金会还积极在企业中发展志愿者队伍,委托企业的环保组织,开展登记注册工作,发放证书,定期组织志愿服务活动。


尽管基金会募集到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企业捐赠,但还有一部分来自社会普通公众, 甚至是一些上了年纪、自己本身就需要照顾、扶助的退休老人,这更让袁征深受感动。他说,国内某企业的主要目标客户是社会各界的年长者,为了发动他们也能参与公益事业,该企业就发起了一项每人捐献一元钱的活动,没想到受到了一万多名老年顾客的强烈支持,一 人一元向基金会捐款。“活动仪式那天,我接过这来自一万多人每人一元的捐款,尽管钱不多,但我感到沉甸甸的,其中寄托着一万多老人对环境的关注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期望!”说起当时的情景,袁征仍然十分感喟和动情。


环境保护结合人文关怀


说起未来的工作规划,袁征更是满怀信心,他说在今后几年,基金会会将红树林湿地保护和万亩红树林种植活动努力打造成公益活动品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继续把活动做大做强,争取把广东沿海的生态环境全面恢复起来。


今年另一项重大的公益活动则是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基金会今年将重新启动“感恩东江”活动,工作重点是让上下游之间联动起来,保护饮用水源水质。袁征说:“作为东江的发源地,江西为保护东江水源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我还在省人大期间,组织过粤港澳媒体记者进行了一次东江行。在江西进行考察将要离开时,有记者问当地群众对中下游地区有什么要求,他们的回答是,没有什么要求,只求理解。因为他们祖祖辈辈守着源头,守着生态,守着贫困!话不多,却令人震撼。袁征说:我们有责任加强地处经济较发达的中下游地区与相对贫困的上游地区、源头地区的沟通,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对东江的感恩。袁征认为,我们要做的就是切实保护好水质,同时将环境保护和人文关怀结合起来,给上游、源头有更多的生态补偿,给流域的所有贫困农村提供更多的扶持和帮助。


采访即将结束,其间,袁征接过两个电话,其中一个就是邀请他第二天上午参加一项活动,他回复说,因为下午还有一个外事活动, 午饭就不用安排了。我们很好奇,就问他,那午饭怎么解决,他说,随便在车上吃一点点心吧,没关系,外事无小事。


听到这些,我们不禁对这位已年近古稀的老人由衷生发出钦佩和崇敬之情,的确,他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心中对环保工作的那一份热爱和牵挂而执着前行,这在今天物质和享乐成为很多人追求目标的社会里是多么难能可贵。


我们衷心祝愿基金会的社会公益事业越做越好,更诚挚祝愿袁秘书长能够身体健康、晚年幸福,用他的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感染更多的人参与环保、热爱环保,用他的谦谦之风使环保工作在润物无声中产生种感人至深的力量。

(注:文章略有修改)

To Top